找到相关内容496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喜舍」、「自利利他」、「自觉觉人」、「方便随缘」,以个人解脱和众生解脱的统一为真正的解脱目标。中国佛教融合了大小乘佛教伦理思想,它奉行的伦理原则主要是:   (一)去恶行善。「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
  • 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

    ;,也就是因为我体会到了禅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价值。禅宗在中国佛教中不但能坚持佛教中最根本的教义,使这个宗派永远不脱离佛教的轨道,但它又能随缘善巧,采用各种不同的修持方式以期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。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771420.html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(李白《将进酒》诗句)。无论是身内的“我”,或者是身外的“物”,都没有一个恒常存在的主宰,它们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成的,亦是随缘尽而迁灭的。若以这样的心量去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
  • 佛法与生活——素全法师访谈实录

    了寺院佛法的本质,所以说我到了我那个寺院,罗汉寺的时候,我当时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居士,他们坐在地上,来一个客人就说,师父你捐功德吧!后来我坚决制止这种现象,我们佛法是随缘而不攀缘,攀缘就是烦恼,烦恼的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0471448.html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。”  “茶禅一味”作为固定词组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。这一禅林法语,与“吃茶去”的佛家机锋有着内在的联系;“吃茶去”出自唐代名僧从谂,由于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,人称“赵州古佛”。赵州主张“任运随缘,....品茶:随波逐浪。  “随波逐浪”典出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五,是“云门三句”中的第三句。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,即随缘接物,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,对苦涩不厌憎,对甘爽不偏爱,只有这样晶茶才能心性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
  • 敦煌写本《观心论》校勘

    业。若真如自觉,不受所染,则称之为圣,遂能远离诸苦,证涅槃乐。若随缘造业,受具缠缚,则名[2]之为凡,于是沉沦三界,受种种苦。何以故?由彼染心,障真如体故。《十地经》云:众生身中,有金刚佛性。犹如日轮...

    宗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471679.html
  • 衍空法师:佛法、生命与教育 ——“缘起的生命教育”与“生命定向”增进计划

    心本无生着境有,为善为恶由此生,是苦是乐影随形。 后不灭,前不生,依愿随缘常自在,觉了无生任逍遥。 ...

    衍 空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0573295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四百首,约占全部诗作的二成,与前期作品相较,则更倾向于平淡质朴的风格。 在谪居异乡,投荒穷乡僻壤的环境,为求从凄苦悲凉的心境中获得抒解,黄庭坚更倾心于佛教,追求随缘安乐,逍遥自然,放达自适,表现旷达自适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大乘打通了第一关。但凡夫易生错解,是故道宣在《业疏》中又特别强调,如云:  愚人谓异,就之起著,或依色心及非色心。智知境缘,本是心作。不妄缘境但唯一识,随缘转变,有彼有此。[19]  对于戒体的生成与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佛教革命之后的一种价值补偿。”所谓“价值补偿”,是指太虚因其佛教革命在现实中遭受挫折,无法全面推进,不得不“随缘应机而倡扬人间佛教”;这是一种因“革命不成”而“退而求其次”的主张,因此,“人间佛教”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